我是趙堡人,從小聽前輩說趙堡太極拳的很多的故事。長大後,在趙堡太極拳前輩的指導下練習趙堡太極拳,到現在已經40年。由於趙堡位於黃河邊,在歷史上是個多災多難的地方,戰亂和自然災害使趙堡人流離失所,這使得趙堡太極拳也散落到全國很多地方。年輕時,但凡知道有趙堡太極拳前輩傳人的地方,我都要實地走訪,了解趙堡太極拳歷史上的情況。而在趙堡鎮,自從貫徹國家有關挖掘整理民間傳統武術的號召後,在村領導的支持下,這些年我走訪了所有歷史上的趙堡太極拳傳人的後代,在獲得大量資料的情況下,自己也對趙堡太極拳進行過一些分析,除了其技擊、防病、健身意義外,對趙堡太極拳源流的問題也進行過一些研究考證。以下是我對趙堡太極拳源流的幾點研究看法。
一、關於「趙堡太極拳」名稱考證
在趙堡鎮,自太極拳傳人後,後人對太極拳有這樣評說,“軟十三,不敢粘”,由此推知,當時的名稱為“十三勢”。另外,口頭上也有:「十三手,你學了幾手」的問法。 「十三手」也是歷史上對太極拳的一種通俗的說法。總之,「十三勢」、「十三手」等,這是太極拳在趙堡古老的名稱。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十三手」、「十三勢」在趙堡逐漸演變為「趙堡太極拳」的稱謂。而在正式出版的文字裡,第一個記載和提出「趙堡太極拳」這個稱謂的是原河南省國術館館長陳泮嶺先生,他於1935年為杜元化《太極拳正宗》一書寫序時有這樣一段話:「世傳太極拳精微奧妙,名同實異者是繁有,徒令尚有湮沒弗彰河南溫縣趙堡鎮之太極也。」這是作為一個省的武術領導者對趙堡太極拳的稱呼和評價。而《太極拳正宗》裡正式使用的是「趙堡鎮太極拳」。從口傳和文字記載,趙堡太極拳的歷史上一貫使用的稱呼是“趙堡太極拳”,從蔣發到陳清平七代,沒有以個人的名義或者以姓氏稱呼趙堡太極拳的。
二、關於蔣發
根據趙堡歷代師傳,特別是根據河南沁陽人、趙堡拳第九代宗師杜元化的調查記載,是蔣發將太極拳傳人趙堡的。
蔣發生於明萬曆二年,出生於趙堡鎮東面兩里地西水運村,父親去世後,與母親一起在母親老家趙堡鎮西邊兩里地的小留村(現小劉村)居住。山西人王宗岳經商經過小留村,認識蔣發並將他帶回山西。蔣發在王宗岳家學拳七年,得到太極拳和各種功法要訣的傳授。王宗岳只有一個女兒,因王師經常外出,蔣發長時間與王宗岳的女兒也就是他的師姐一起練拳,所以很多動作是模仿師姐的。因此,在趙堡鎮也有人說趙堡太極拳是'“大姑娘拳”。在拳譜中,也有一些與女性有關的名稱,如”'玉女穿梭”、“單擺蓮”、“雙擺蓮”、“束手解帶”等。
關於蔣發先師,儘管如今太極拳界有不同的說法。但趙堡人幾百年來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自己的說法。
蔣發先師在趙堡傳播太極拳時,明確地講了三點:
一是他的老師王宗岳說,這個拳是雲遊道人所傳,說明趙堡太極拳是道門所傳的一種拳術。二是趙堡太極拳是以無極、太極、陰陽、八卦的原理作為指導理論的。三是遇得可以傳授的人要廣傳。
以上有趙堡太極拳歷代傳承的拳頭作證明。
蔣發依照老師的要求,在趙堡鎮選擇傳人,以後就這樣一代一代將太極拳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