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派太極之母拳-武當趙堡太極拳歷代(主要)傳承人名錄總匯

 



一、追根述源:

武當趙堡太極拳以老子、宓子、麻衣真人、陳摶老祖、火龍真人、張三豐等道家為淵源,由張三豐之徒劉古泉(雲遊道人)明嘉靖年間傳道者宗岳太極拳。自明朝萬歷二十四年( 1596 )河南溫縣趙堡鎮蔣發(1574..1655) ,承山西王宗岳(字林楨( 1525-1606 ))所傳武當張三豐太極拳(時稱太極拳十三式、道傳正宗太極拳)。

在萬曆三十三年( 1606 )蔣發收趙堡鎮邢喜懷為徒。之後,武當趙堡太極拳在趙堡傳承1-10代。

10代傳人鄭悟清、鄭佰英、候春秀1938年後在西安傳授武當趙堡太極拳。

明末清初順治年間、 1645年後晚年的蔣發收陳家溝陳氏九世孫陳王庭(1600.1680)為徒,傳授太極拳,…明末清初以後陳家溝有了太極拳傳授,其後人稱之陳式太極拳

乾隆年間趙堡第四代陳敬柏趙堡鎮開武館第二次傳給陳家溝的陳繼夏趙堡太極拳。陳繼夏、→傳陳秉旺、→傳陳長興(1771-1853)、陳長興傳於四兒子耕耘與永年縣的楊露禪。耕耘傳長子延年、傳次子延熙,延年傳子登科,延熙傳子發科(1887..1957)。登科傳次子照丕(1893..1972,照丕代表陳式老架小架), 192841歲發科定居北京,傳太極拳給子陳照奎(1928..1981照奎代表陳式大架、新架)。照奎1962年到鄭卅教拳收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人傳陳式大架(俗稱北京架)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小架,源自趙堡)與武當趙堡太極套路基本上是一樣的,區別之處近代陳式拳有添改動作加有砲錘、行拳依砲錘發力,外方內園錘手頓足。而趙堡太極拳承架行拳舒緩柔和輕玲園活,保持武當真傳太極拳仙風道骨飄然之度。陳長興又傳楊露禪(開創楊式太極拳,楊露禪在趙堡得太極拳理,因楊露禪得陳長興早期之太極拳架,無明顯發力,楊式又因無砲錘影響,所以能保持著武當拳的行拳之風度)。楊式傳吳式,吳式傳常式;趙堡太極拳又傳武禹襄,武禹襄並在趙堡得太極拳理,武又傳楊班候(楊式老架小架;眾人熟知的楊式太極拳是近代楊澄甫定型架為楊式大架),武式又傳李式、又傳孫式、又傳郝式後稱武派太極等;完成了中國的太極拳傳承史。有詩雲;中國太極武當源,三豐太極宗岳傳,陳楊吳孫武各派,趙堡太極是母拳。
    

 

二、武當趙堡太極拳1-10代主要傳人

第一代、武當趙堡太極拳第一代宗師:蔣 1574-1655 )明萬歷31年拜別恩師回到趙堡鎮開創武當趙堡太極拳  

1 蔣發明萬歷33年→首傳趙堡鎮邢喜懷。 

2 、蔣(1645年後,明末清初) →再傳陳家溝陳王庭 1600-1680稱陳式太極第一代), 

(陳王庭→傳陳所樂→傳陳光印→傳陳甲弟。…斷檔了,陳家

溝此時期無人練太極拳。乾隆年間趙堡第四代陳敬柏趙堡鎮

開武館第二次傳給陳家溝的陳繼夏趙堡太極拳。陳繼夏、→傳

陳秉旺、→傳陳長興(1771-1853)、→…略)

 

第二代、邢喜懷( 1589-1679         

第三代、張楚臣( 1628-1712 (張楚臣→傳王柏青、陳敬柏)

 

第四代、王柏青( 1653-1742 …王柏青→傳陝西一支→劉恆山→劉鳳梧→王震川(陝西銅川));

第四代、陳敬柏( 1653-1738 )乾隆年間陳敬柏開武館收弟子800餘,主要傳人有:

1 、傳趙堡鎮張宗禹 1707-1791 )。

2、赵堡太极拳第四代陈敬柏二次传太极拳给陈家沟(陈氏12世)陈继夏

(陈继夏回陈家沟→又传陈秉旺→传陈长兴(1771-1853)、后传陈氏、杨氏…略)。、        

 

第五代、张宗禹(1707-1791(张宗禹→传侄儿张 彦、原复孔、霍文毅等) 

 

第六代、霍文毅→传〈7代〉霍秉昌→〈8代〉霍金龙→〈9代〉岳绍羲→〈10代〉喻承镛(现天津)

第六代、原复孔→传〈7代〉儿子原华…→、原氏族内传、→传至〈11代〉原宝山。

第六代、张  彦(1723-1807)(张  彦→传子张应昌、徒陈清平二人。)

 

第七代、陈清平(1795-1868)(陈清平、→传第八代:和兆元、任长春、李景彦、陈汉阳、陈景阳、牛发虎、李作智、武禹襄(创武式太极)等  );  

第七代、张应昌(张应昌→传〈8代〉张  汶、张金梅→〈9代〉张敬芝→传〈10代〉侯春秀、陈应铭二人)(领落架) 

 

第八代:和兆元 (代理架)  传〈9代〉和庆喜〈1857-1936〉、和庆台;

 

第八代;李景彦(忽雷架)→传〈9代〉杨虎→传〈10代〉陈铭标、陈应德等。

第八代;任长春(1839-1910)→传〈9代〉杜元化、…

 

第九代:和庆喜(1857-1936)、→传〈10代〉郑悟清、郑佰英、何学信、郭云、郝玉朝、、柴玉柱、等)

第九代:和庆台→传〈10代〉何学俭。

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人有:

1、(武当)赵堡太极拳:

郑悟清1895-1984

郑佰英1906-1961

和学信1890-1957

和学俭、

刘世英,

郭 云、

郝玉朝、

柴玉柱、

2、(武当)赵堡太极拳(领落架 

候春秀1904-1985

陈应铭、 

3、赵堡太极拳分支传人:

a武当道传正宗太极拳传人:喻承镛(现天津) 

b、赵堡太极拳 忽雷架 传人陈铭标、陈应德、…等。 

三、(武当)赵堡太极第十一代传人:

<1>、郑悟清先生 门下亲传弟子主要传人名录:第十一代传人(郑悟清拳法传人):

 

孙兰亭、谷泰隆、李海龙、郭命三、王秉瑞、尤国才、于辉庭、高智怡、吕兴周、郭德政、李文斌、
原云龙、李西安、魏习典、陈修祥、杨豪毕、张致和、刘得印、杨荣吉、高国卿、郭大均、郭兴梁、
张朝温、马正印、刘吉祥、高 峰、谭志远、郑子毅、李春起、刘迈洲、王学成、张俊聪、行登岳、

张自德、郝凤东、闫同鑫、谷良凯、房丙演、顾 喜、李宝森、李保超、胡公安、李智体、源龙斌、

徐国典、赵宏杰、翟本源、刘建国、王保林、魏东林、郝为择、顾玉祥、张直往、张希连、刘广生、

徐作惠、高怀旺、任宏图、吴爱善、杨安乐、李庭琚、边纯福、王世五、郑风鸣、权会敬、吴胜斌、

李秀桐、伊 荣、李道洋、田 瑞、史海龙、宋国英、候尔良、徐景洲、赵 方、冯 师、刘万露、

刘会发、史寿之、史永安、罗喜运、吴培仁、王 铁、张狮群、孟凡富、赵宏杰、胡一智、张 英、

张 潮、唐允吉、袁清阁、唐裕源、原宝山、纪昌秀、雷佰荣、高全林、刘 瑞、李随成、张占迎、

吴生安、吴本忠、吴忍堂、刘大增、宋蕴华、陈公舜、常 杰、路三和、候明生、候经龙、候经虎、

候富平、秦胜家、李清林、李风兴、焦兴诗、卢华良、王万一、刘西海、赵大学、王予孝、孙茂云、

孙明伦、刘 运、张长富、李长流、李长富、常兴兰、郭喜明、郭希旺、郭希明、闫俊文、郭进忠、

杨冬英、郑 均、郑娥英、郑喜梅、郑终南、郑渭南、郑华南、郑喜桃、李清贵、李润贵、霍荣光、

王万祥、梁居正、高   潮、畲辉庭、陆华良、常清岚、魏兴华、王志成、吴妙珍、张印生、张变生、

申玉书、孟照华、陈怀恩、康  侠、…等。

 「注」郑悟清曾任黄埔军校武术教官七年其间授太极拳弟子无数,本表谨入录黄埔军校(郑先生的勤务兵)李宝森一人〈陈家沟人〉。郑先生授拳半世纪,表中其他均为民间亲传弟子

郑悟清先师门下(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早期弟子多随师西行,中期弟子多自练养生,晚期(即六十年代中晚时期以后的)弟子是目前中国武当赵堡太极拳的主要传授人,他们继承先师衣钵为传播中国武当赵堡太极拳做出不解努力,他们的贡献也将永载史册。…

 孙兰亭,把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传回山西新绛〈王宗岳的故乡〉…)

杨荣吉,把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传回华山、山西等地道教观内…)

纪昌秀,把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传到美国、香港等世界各地…)

宋蕴华,把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传到美国、港、澳、东南亚各国等,如门下香港东南亚华商袁世杰、…等)

李随成,设推手道武馆,国内国际间传授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弟子很多,如门下

十二代优秀传人王玮、…等)

吴忍堂,国内国际间传授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弟子很多。)

  ,国内国际间传授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弟子很多,如郑琛…等。)

  ,郑悟清先生次子,现在赵堡镇传授武当赵堡太极拳

郑均门下传1213代徒弟很多,出名的有:崔颜星、何俊龙、…等)。

(雷伯荣、秦胜家、李凤兴、张占迎、陈公舜、高全林、王铁、常杰、路三和、…等,

分别在西安各处设教场,传授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

雷伯荣门下;弟子很多,如出名的徐聪、…等。

陈公舜门下:全国各地弟子众多主要如 李强、周锦明、任贡献、易大春、李宏凯、汪随忠、
乔西平、王  刚、樊红军、潘康凯、周达谋、张东旭、王康宁、张长生、杨笑冬、孙  立、
  伟、刘京昊、刘景旗、裴启钧、史长安、梁玉成、李永强、梁墨菊、张  挺、王居省、
  伟、李  波、钱  刚、余雨鹏、张年学、朱俊生、陈延辉、陈  涛、宋兆生、张  攀、
陈宏韬、曲云峰、韩美伦、魏文嘉、杨承锟、孙育昆、吕兆瑞、陆云岗、孙  劼、吴次妹、
王玉梅、姚兵印、姚麟宣、贾巧梅、周勇波、王  皓、邢珍珍、王青杨、郝青春、张道明、
钟春华、蒋丽娟、潘  凡、冯智武、赵  卿、王俊利、周岳川、段树楠、王越秀、贾婧儒、
张义卓、冯昊鸣、邓红军、陈宏葆、王海峰、田大明、郭兆辰、张玮利、宋跃辉、白清俊、

赵常飞、李福平、胡文强、…等)。

   郑悟清在西安兴庆宫沉香亭教授太极拳几十年,人称郑悟清为西北太极拳圣,号称'西北太极圣地’的兴庆宫沉香亭,现由郑悟清先师亲传弟子〔赵堡十一代传人〕陈公舜,任西安兴庆宫沉香亭"西北太极圣地"武当赵堡太极拳郑悟清太极拳教场主持,传授郑悟清太极拳实用拳法,广收有缘弟子。…全国各地中国武当赵堡太极拳传人中,90%以上为郑悟清拳法传人,是武当赵堡太极拳最为主要的脉糸。

郑悟清先生脉糸下赵堡第十二代、第十三代、第十四代弟子人数更多遍布全国、世界各地。(略)…………………………….

<2>、郑佰英先生门下'11代’传人名录:

郭士奎、柴学文、王德华、范诗书、张宏道、赵鸿喜、任志义、田钧晋、郑宏升(子)、郑宏烈(子)、直存喜、马殿章、段国社、李应聘、任长安、张有仁、郑帮本、杨帮太、王培华、刘凤鸣、周敬波、王天水、李应中、李福安、于太超、毕运斋、苏国忠、赵增福;

………………………………………….

<3>候春秀先生门下'11代’传人名录:

 候战国、候转运、候玉娥、王喜元、刘会峙、黄天江、张玉亮、徐孝昌、…等。

………………………………………

<4>陈应铭先生门下'11’传人:王庆升。

(王庆升→传〈12代〉刘金泉等)

………………………………………

<5>和学信先生门下'赵堡11代’:和士英。

〔和士英→传〈12代〉和有禄,成立和式太极拳〕

……………………………………

<6>和学俭先生门下'赵堡11代’传人:和保龙、和保国;后传无记录。

……………………………………

<7>郭云、郝玉朝、、柴玉柱、等门下传人无记录略。

……………………………………

四、武当赵堡太极拳分支传人以及自立门户太极拳名录:

1〉武当道传正宗太极拳:<10>喻承镛(现天津,)门下传人无记录,

2〉赵堡李式太极拳忽雷太极拳〉:<9>杨虎→传<10>陈铭标、陈应德、…等〈忽雷太极拳〉,…后传台湾、韩国等 略。称:    赵堡李式太极拳〈忽雷太极拳〉

3〉赵堡和式太极拳:<10>和学信→<11>和士英→传〈12代〉和有禄1993年成立

4〉赵堡候式太极拳:<10>候春秀→<11>候转运成立:

5(赵堡炮锤架) 及陈式太极拳老架:

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蒋 (1645年后明末清初)→传陈王庭(1600-1680陈式

太极第一代)   (陈王庭→所乐→光印→甲弟。…断档了),

二次再由<赵堡太极拳第4>陈敬柏→传陈家沟陈继夏、→陈秉旺、→陈长兴(1771-1853)、…。近代即称陈式太极一路,陈长兴后传杨露褝杨式…略)。

五、武当赵堡太极拳按架型名录分有:

1、武当赵堡太极拳大架;(郑佰英拳法)

2、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郑悟清拳法);

3、武当赵堡太极拳领落架;(候春秀候式太极拳)

4、武当赵堡太极拳忽雷架;(李景彦创忽雷架→传杨虎门下称李式忽雷太极拳

5、武当赵堡太极拳功夫架;(陈应铭)

6、武当赵堡太极拳代理架;(赵堡和式太极拳)

7、武当赵堡太极拳乾坤架;(背糸扣,阴阳套路)

8、武当赵堡太极拳落地架;

9、武当赵堡太极拳炮锤架(陈式老架);
   ……………………………………………………………………………

【相关资料】(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史

武当赵堡弟子2011-03-02 02:35:40[举报]

明朝山西王宗岳家族譜系… ,這裡補充幾點:1),蔣發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蔣發隨王宗岳師父到山西學太極拳七年,王宗岳有女無子,蔣發學拳時常由師姐,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蔣發回趙堡鎮 武當趙堡太極拳承三豐傳太極拳真實正宗。 (2),蔣發回鄉二年後傳趙堡邢喜懷(1605年),(此時陳溝村陳王廷才有5歲),邢喜懷之後,趙堡太極拳下傳至今己1314 …代,400多年歷史,代代傳人有著作拳理傳世,形成了趙堡太極拳體糸;趙堡鎮太極宗廟紀念館內供奉有趙堡拳1-​​10代傳人塑像。 (3)明末清軍入關1645年後蔣發(己72歲)傳太極拳給陳王庭(461600.1680)(有陳王庭與蔣發合畫像為證)。陳王庭傳所樂(十世孫),所樂傳光印(十一世孫),光印傳甲弟(十二世孫),甲弟雖有三子但本門太極拳後無傳人…斷了。 (4),武當趙堡太極拳第四代:陳敬柏(1653..1738)乾隆年間,在趙堡鎮開設武館傳授太極拳,陳氏十二世孫陳繼夏學得太極拳,繼夏無後,將拳傳世侄秉旺(陳氏十三世孫),秉旺傳於長子陳長興(1771..1853陳氏十四代,清嘉慶年間陳長興定太極拳為一路(是早期太極拳架並無發力之處,而陳溝人都練砲錘,當地稱之砲錘陳家,只有長興練太極拳,免與炮錘混,定砲錘為二路)拳傳於四兒子耕耘與永年縣的楊露禪。耕耘傳長子延年、傳次子延熙,延年傳子登科,延熙傳子發科(1887..1957)。登科傳次子照丕(1893..1972,照丕代表陳式老架小架),192841歲發科定居北京,傳太極拳給子陳照奎(1928..1981照奎代表陳式大架、新架)。照奎1962年到鄭卅教拳收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人傳陳式大架(俗稱北京架。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小架,(乾隆年間源自趙堡原與武當趙堡太極套路基本是一樣的傳至數代,近代陳式拳有添改動作加有砲錘、行拳依砲錘發力,外方內園錘手頓足。而趙堡太極拳承架行拳舒緩柔和輕玲園活,保持武當真傳太極拳仙風道骨飄然之度。楊露禪(1799..1872代表楊式太極拳,露禪得長興早期之拳架,無明顯發力,楊式又因無砲錘影響,所以能保持著武當拳的行拳之風度…,楊露禪(在趙堡得拳理)傳吳全佑(代表吳式);趙堡拳(第七代陳清平)又傳武禹襄,武禹襄並在趙堡得太極拳理,武又傳楊班候(楊式老架小架;眾人熟知的楊式太極拳是近代楊澄甫定型架為楊式大架),武又傳孫式、…等主派(又衍生出其它小派太極拳);完成了(北派)中國的太極拳傳承史。

(欲看有關專家文論請登陸'武當趙堡弟子博客'與'武當趙堡弟子專輯、討論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