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寧簡述太極拳習拳史

 

【一】

太極拳源自明代武當張三豐,屬武當派,張三豐傳山西王宗岳,王宗岳傳蔣發,蔣發至河南陳家溝傳陳長興,陳長興傳楊露禪,楊氏遞傳三代,班侯、健侯至楊澄甫。

楊澄甫所傳大架太極拳及班侯傳吳全佑小架太極拳實際即是武當張三豐所傳太極拳,屬武當派,是為武當正宗,以後後人稱這式那式,是後人加上去的。實際上楊家所傳大、中、小三架即武當正宗嫡派太極拳。

太極拳清代由楊露禪藝成入京未逢敵手,威震京城,人稱「楊無敵」。後楊澄甫於三十年代由北至南傳播而聞名全國。使太極真正聞名於世,實賴於楊家祖孫三代所傳武當正宗太極。飲水思源,武當張三豐是祖師。

太極拳以太極陰陽轉換運動而得名,顧名思義是以圓形運動、首尾無端、綿綿不斷、上下相隨為其形象,若頓足、抖動、斷勁,是皆外家拳形象。內家拳以勁不外露命名內家。若非如此,以力量表現外露則為外家。以此判斷陳式自稱太極,實非太極。楊式顯然合於太極原理。

陳家由第一世陳卜世傳太祖紅拳,至第九代陳王廷延蔣發至其家,吸收太極某些方面自稱陳式炮捶,炮捶與太極外柔內剛顯然有原則區別,後改稱陳式太極實際與張三豐所傳太極風格自然迥異。

世人以楊露禪拳得自陳家,以為陳家創太極是一極大誤會。楊露禪拳得自陳長興,陳長興得自蔣發,源自張三豐、王宗岳,與陳家世傳所習太祖紅拳(宏拳)、炮搥根本不同。

太極拳非陳家所創理由有三:
陳家太極拳拿不出一個像樣的太極拳理論,世上皆奉王宗岳太極拳拳論為圭臬。

王宗岳生活年代與論太極拳早於陳王廷,王宗岳與河南陳家溝、陳家皆無任何關係。

至今武當山道家仍有習太極者,唐豪去武當調查,帶有主觀否定楊家的目的,與顧留馨懷有個人目的,有意顛倒黑白。 (因顧留馨在上海致柔拳社曾受陳微明推手打擊而離開楊家。)

吳圖南(楊少侯弟子)曾去武當、陳家溝調查,所獲結果與唐完全不同。吳的學生馬有清著《太極拳之研究》(八四年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中第五十二頁中提到一九五零年時北京體總主任張甄召集太極拳研究委員會,陳發科參加,吳圖南提出他是練砲捶不是練太極的,陳也自認不是太極拳,於是改為列席。

結論:太極拳即是楊家所傳大、中、小架太極拳,即是武當張三豐祖師所傳,是為武當正宗。應稱為武當正宗太極拳(楊家嫡傳大架、中架、小架)。

【二】
張三豐傳王宗岳時間不可考,是口傳傳說的歷史。中國許多歷史缺乏文字記載,但武林傳統從不欺師滅祖,所以由陳長興口傳楊露禪,楊露禪以下歷代師徒之間口口相傳太極拳源於張三豐的歷史是可信的。

據崔毅士老師說,楊澄甫師爺在時每年常帶我們生徒往北京白雲觀張三豐殿拜祭。為什麼楊家由陳家溝學拳只承認陳長興,而不拜祭陳家,其中自有世系傳遞的關係:

  • 王宗岳傳蔣發有文字歷史記載,時間七年。

  • 蔣發至陳家溝只傳有陳長興一人,時間十四年。

  • 楊露禪三至陳家溝前後十三年。

  • 楊家世傳幾代皆門裡終身傳授。

  • 崔師毅士隨楊澄甫師爺一生,直至奉澄甫公逝世。

【三】  

餘於一九四四年在上海讀聖約翰大學時至上海北京同鄉會從王守先老師習太極拳,當時只知學太極拳並不稱楊式。王守先先生繫北京中國大學學生,早年習通臂師從北京通臂名家紀子修(世稱紀二師)。王師後南來上海在上海清心女中教國文,寓北​​京同鄉會,任同鄉會理事。王已是通臂名家,後改宗太極,為上海太極名家。我在上海從王師習太極三年。四八年去武漢。

解放初期以工作調動至北京,遂從崔毅士老師進一步攻研太極。星期天上午在中山公園,其餘每週有兩晚上到崔老師家,崔師家住在東城朝陽門里南小街。是時中山公園進門即為崔師拳場,是為天下笫一拳場。楊禹廷所授吳式拳場在右邊來今雨軒旁,人數稍少。至陳家在習禮亭旁,有時一人,有時二人,長期甚至沒有什麼人,後來就沒有人了。

餘在北京從崔師近十年,文革前調安徽,在安徽中醫學院繼續與師兄弟於家嵐、王守禮等切磋。於家嵐是合肥燈泡廠保衛科長、黨委委員,原屬海軍空軍,在北京時由海軍司令部安排從崔師習拳,目的作首長保鏢,調合肥後公開授拳,以太極聞名於合肥。王守禮原在蚌埠習外家拳出名,五三年與朱習之、陳雷請崔師在蚌埠住了八個月習太極。朱習之是中醫,紅拳蚌埠掌門人,鐵沙掌、油錘貫頂、鐵布衫在蚌埠獨步,居蚌埠四大拳系之首,生徒傳六代,據稱有一、二千人。陳雷是衛生局長,老紅軍,喜愛武術。

文革後一九八一年合肥市組織武術協會,邀請我任武術委員(協會會長是蔣浩泉,安徽大學教授、體育系主任,人稱中國拳王;秘書長是曾獲女子武術全能冠軍徐淑貞)。武術協會組織太極推手訓練班,訓練班分高、初二組,延於家嵐與我任高級組教練。訓練班有二百人參加,集中全市所有太極拳手。

從推手訓練班開始,我在合肥為人知道,不斷有人來求,開始有選擇收徒。

八二年餘調廣州外貿學院,在武林雜誌發表《談太極拳功夫》一文,曾為當時武林主編張澤亮聘為武林顧問。
   
【四】
餘在北京從崔師近十年,崔師於文革中逝世。餘繼續與師姐崔秀辰往來,師姐是崔師姑娘,在北京武術界聞名。崔秀辰師姐於九一年任北京傳統楊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餘每年到北京探望師娘及崔秀辰,九零年曾邀師姐至合肥與合肥楊家生徒聯歡。師姐於九二年去世。

師姐之子與崔師之孫崔仲三均在北京以授拳為業。

師兄弟中與黃永德較好,黃現任北京楊式太極研究會副會長,金筆廠車間主任,已退休,以太極推手聞名於北京。
  
【五】
崔師毅士,原名崔立志,系楊澄甫得意門生,北京楊式太極代表人物,武藝超群,人稱“楊家頂門槓子”,譽滿京華。簡化太極拳系當時國家體委武術科長李天驥根據崔師意見示範編寫而成。文革中逝世,葬於京郊九里山麓公墓,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門徒二十三人列名於其墓側石碑上,餘居其中。

以是,楊家由露禪公算起,楊露禪居笫一代,班侯、健侯居笫二代,澄甫師爺居笫三代,崔毅士先師居笫四代。餘屬楊家嫡傳笫五代。

楊家所傳太極屬武當正宗。總述如上以示不忘三豐祖師恩澤:

三豐祖師
楊家嫡傳
崔氏門徒
武當正宗

  
【六】
武當正宗太極拳世系:

  張三豐
   |
  王宗岳
   |
  蔣發
   |
  陳長興

   |

       楊露禪
   |
  楊班侯 楊健侯
   |
  楊澄甫
   |
  崔毅士(立志)
   |
  北京:崔秀辰、劉高明、黃永德、李紅
  安徽:於家嵐、王守禮、朱習之、陳雷 
  方寧
 

(註:劉高明、黃永德、李紅均係北京傳統楊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現在發行的楊式太極拳錄影帶,系劉高明所示範。)

為了交流方便,有必要了解楊澄甫師爺所授其他著名生徒:

  • 上海:田肇、武匯川、牛春明、褚桂庭、傅錺文; 

  • 香港:楊守中(澄甫公長子)、董英傑; 

  • 四川:李雅軒; 

  • 西安:趙斌。

  • 澄甫公次子楊振基在邯鄲,三子振鐸在太原,四子振國在邯鄲。

以後遇有楊家世系門徒,可以了解其師承來源。
                           

一九九七年元月 方寧
述於廣州江南大道紫來大街二號五零三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