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界功夫網轉載閱讀量超150萬的原文“趙堡村和趙堡太極拳”




一、趙堡村簡介:


趙堡,溫縣之重鎮。春秋時期,晉昭公封大卿趙公食邑於溫,於溫東十五里許挖地築堡而居,世稱趙堡。迄今已二千五百餘年。古趙堡東西長三里,南北二里半,週長九里十三步。護城牆高二丈四尺,底寬三丈八尺,望瀛、向離、瞻華、法坎四座城門巍然屹立。護城河寬三丈,深丈許,沿青峰嶺至趙堡九條路溝曲折蜿蜒,乃形成九龍朝鳳之勢。堡南三官廟為鳳頭,中心關帝廟為鳳腹,北面孫真廟為鳳尾,東祖師廟西三清廟為鳳翅。另有名勝古蹟多處:鐵三官、楊裹槐、金銀二塚鳳凰台、沒梁廟、捨身台、七十二階梯至頂,穿廊有三十二柱;六人合圍唐古槐,魁星閣上點狀元。永安寺(即南大寺)佔地五百四十畝,老君廟青牛栩栩如生,南紫閣雙鴿巧奪天工,南觀之翩翩起舞,北視之頭下腳上如倒懸。

趙堡北依太行山,南傍黃河水,山陰河育,人勤土沃。自古以來耕作精細,農藝先進,汲水澆地,旱澇保收,大河南北,堪稱翹楚。

趙堡古來即居南北之要津,是黃河重要渡口,對岸為汜水鎮,是南來北往(尤其是山西客商)必經之地,南來北往的客商造就了這裡的繁華,也為太極拳落根於此創造了天時、地理等條件。









趙堡村委大院








建於東漢末年的永安寺(僅比洛陽白馬寺晚幾十年比少林寺早400多年)





二、趙堡太極拳簡介:

太極拳的創始人為武當派祖師張三豐,傳與雲遊道人劉古泉,明朝嘉靖年間傳於民間,山西王宗岳宗師於明朝萬歷年間,傳與河南溫縣趙堡村蔣發祖師,從此太極拳在趙堡開始傳承,至今已經有400多年。

趙堡太極拳歷代宗師傳承表(部分)

蔣發— 邢喜懷— 張楚臣— 陳敬柏— 張宗禹— 張彥— 陳清平— 和兆元— 和慶喜— 鄭悟清—鄭鈞

1.趙堡太極拳第一代宗師蔣發

蔣發(西元1574年—1655年)明朝萬曆2年間到清朝順治11年,是趙堡太極拳的第一代宗師,趙堡太極拳的創始人。其主要著作有《太極拳十三式手法起源之圖》、《太極體用解》、《太極懂勁解》、《太極正功解》等。

2.趙堡太極拳第二代宗師邢喜懷

邢喜懷(西元1594年—1674年),明朝萬歷22年間到清朝康熙13年,河南溫縣趙堡鎮人,蔣發太極拳衣缽傳人。其主要太極拳著作有《太極拳道》、《太極拳說》等。

3.趙堡太極拳第三代宗師張楚臣

張楚臣(公元1628年—1712年)明朝崇禎2年到清朝康熙51年,趙堡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其主要著作有《太極秘傳》等。

4.趙堡太極拳第四代宗師陳敬柏

陳敬柏(西元1653—1738年)清朝順治11年到清朝乾隆3年,河南溫縣趙堡人,趙堡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武功卓絕,被稱為「神拳手」。雍正當皇帝之前曾帶領大內高手和趙堡太極拳傳人比武,趙堡太極拳的神奇被雍正帝所嘆服,並在趙堡村關帝廟牌匾上題寫“乾坤正氣”四個大字,此牌匾一直保存到現代,後被認為破壞。

5.趙堡太極拳第五代宗師張宗禹

張宗禹(西元1709年—1791年)清朝康熙48年到清朝乾隆52年,河南溫縣趙堡人,趙堡太極拳第五代宗師,其待師如父,被世人所敬仰。

6.趙堡太極拳第六代宗師張彥

張彥(西元1757年—1843年)清朝乾隆22年到清朝道光22年,河南溫縣趙堡人張宗禹的侄孫,張彥被人稱為“神手”,在趙堡當地有許多傳說,例如,張彥殺大蟒,在山東曹縣以一人之力除去有上千惡僧的寺廟,被當地人奉為神明,三下少林寺與少林高手切磋武藝等傳說。流傳的主要著作有《太極拳的體用》等。

7.趙堡太極拳第七代宗師陳清平

陳清平(公元1798年—1868年)清朝嘉靖3年到清朝同治7年,河南溫縣趙堡人,趙堡太極拳一代偉大的理論家,實踐家,人稱“文武拳師”,主要徒弟有和兆元(開創代理架),李景炎(開創忽雷架),李作智(開創騰挪架架),任長春(開創領落架),武禹襄(武式太極拳)牛發虎等人,其中從武式太極拳有發展出孫祿堂創的孫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曾得拳理於陳清平。根據2016年最新的考古發現,陳清平墓誌銘上明確記載陳清平是趙堡人。其主要著作有《太極拳論解》等。

8.趙堡太極拳第八代宗師和百萬元

和兆元(西元1810年—1890年)清朝嘉慶15年到清朝光緒16年,河南溫縣趙堡人,出生於中醫世家,是陳清平弟子中功夫最好的。著有《太極拳譜》、《太極拳行功要論》等多部拳譜拳論。

9.趙堡太極拳第九代宗師和慶喜

和慶喜(1857年—1936年)清朝鹹豐6年到民國24年,是和兆元宗師的長孫。徒弟主要有鄭悟清、鄭百英、郝玉潮、柴玉柱、鄭瑞等。

10.趙堡太極拳第十代宗師鄭悟清(1895年— 1984年)

鄭悟清(1895-1984 ),字鳳臣,男,漢族,曾用名:鄭梧卿,河南溫縣趙堡鎮人,趙堡太極拳第十代宗師。1938年― 1947年間,任西安警備司令部、黃埔軍校七分校國術教官(授少校軍階)、國民黨軍政部西安辦事處、西北補給處司令部、陝西省政府等處任國術教官;並任西安國術館委員。1949年後,任西安市體委委員。

11.趙堡太極拳第十一代宗師鄭鈞(1933年-2016年)鄭鈞趙堡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

鄭鈞先生生於1933年,是鄭悟清先生之次子,自幼隨父習拳,數十年與父相處,形影不離,得父言傳身教,能心領神會,悟其中三昧,曾隨父在黃埔軍校七分校任教,代父傳藝,年深月久,終成趙堡太極拳一代明師。













趙堡太極拳一代宗師鄭悟清之墓。
武當趙堡太極拳鄭悟清門下弟子



全螢幕朗讀轉Word圖






--國家武當趙堡太極拳聯合會整理

武當趙堡太極拳鄭悟清拳法傳承嚴謹,是中國最大的太極拳傳承體系,武當趙堡太極拳祖師張三豐傳道家太極拳至今己傳60 0多年,明萬歷年間蔣發張三豐太極拳傳入趙堡鎮,趙堡太極拳400年傳承,笫一代蔣發至十代傳人趙堡鄭悟清太極拳法。1937年抗戰曝發鄭悟清(1895-1984)把趙堡太極拳傳入西安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西北地區傳人稱鄭悟清為<西北太極拳聖>、有石碑為證。鄭悟清時任黃埔七分校武術教官曾授抗戰精英三萬七千多人,授社會賢達弟子三千多人,



武當趙堡太極拳第十代是中國最大的太極拳傳承體系:

〈10代〉鄭悟清門下第十一代主要傳人名錄:(鄭悟清傳授弟子 共4萬多名11代徒弟) :〈11代〉孫蘭亭、谷泰隆、李海龍、郭命三、王秉瑞、尤國才、佘會亭、高智怡、呂興週、郭德政、李文斌、原雲龍、李西安、魏習典、陳修祥、楊豪畢、張致和、劉得印、楊榮吉、高國務卿、郭大均、郭興亮、張朝溫、馬正印、劉吉祥、高峰、譚志遠、鄭子毅、李春起、劉邁洲、王學成、張朝溫、行登岳、張自德、郝鳳東、閔同鑫、谷良朋、房丙演、顧喜、李寶森、胡公安、李智體、源龍斌、徐國典、趙宏傑、翟本源、劉建國、王保林、魏東林、郝為擇、顧玉祥、張直往、張希連、劉廣生、徐作惠、候明生、崔懷懷、任宏圖、吳愛善、楊安樂、李庭琚、邊純福、王世五、史永安、權會敬、吳勝斌、候經龍、候經虎、李秀桐、尹玉榮、李道揚、田瑞、史海峰、宋國英、候爾良、徐景洲、趙方、馮師*、劉萬露、劉念發、史壽之、雒喜運、李清貴、吳培仁、唐允吉、袁清閣、唐裕源、原寶山、高全林、焦興詩、盧華良、王萬一、吳生安、吳本忠、劉瑞、李隨成、吳忍堂、張佔良、王萬一、迎宋蘊華、陳公舜、紀昌秀、雷佰榮、李風興(李剛)候富平、常傑、路三和、秦勝家、劉大增、李清林、趙太學、王予孝、孫明倫、劉運、張長富、李長流、李長富、郭喜明、郭希旺、郭希明、劉運、張長富、李長流、李長富、郭喜明、郭希旺、郭郭進忠、孟凡夫、胡一智、張英、張潮、王鐵、鄭鈞、鄭娥英、鄭喜梅、鄭喜桃、鄭終南、鄭渭南、鄭華南、閔高旺(閔俊文)、李樹軒、劉育英、趙宏傑、劉西海、楊冬英、霍榮光、王萬祥、梁居正、張獅群、張印生、張變生、申玉書、孟照華、陳懷恩、孫茂雲、王小柱、鄭小柱、康俠、許蘭本、紀長生、李潤貴、常清嵐、魏興華、王志成、楊正明、洪世奇、朱新奎、吳妙珍、李鳳嵐、何起、李潛修、湯怡、谷泰禮、王大海、魏成功、張功臣、趙喜功、高功臣高朝、李鳳岑、候明生、陳文(名器識);蘇德漢、趙水龍、鄭西宏、鄭喜霞、顧平、方曉榮、曹長富、馮養體、李智體、岳劍峰、譚海量、王彥華、(以上經鄭鈞先審閱並補充)武當趙堡太極拳笫十代宗師鄭悟清先生傳授趙堡太極拳實行半個多世紀,授訓赴抗日前線黃埔軍校將士37317人;傳授社會賢達徒弟三千餘人,(鄭悟清傳授弟子 共4萬多名徒弟11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