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拿不到教材,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新黄河记者查询发现,2019年8月11日,“徐州市文广旅局官微“发布的《潘安湖上演武术盛宴!“功守道”擂台赛在徐落幕》一文提到,6月26日,陈前正式拿下功守道全国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基地授权许可,在阿里体育总部与上海功守道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功守道全国首家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徐州,同时在徐州地区使用功守道品牌及其他代理事宜。
此外,还在徐州举办了功守道选拔赛城市大会,2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功守道高手参加对决,阿里体育副总裁、功守道CEO李峰、功守道总教练王占海亲临赛场。 “搞完这次揭幕式的活动之后,我就准备大展拳脚,正式开展培训业务。
“陈前表示,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却迟迟等不来功守道公司提供的培训教材。没有教材,就无法招收学员进行培训和发证,“功守道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需要一套完整、规范的比赛规则和标准。在2017年和2018年,功守道也举办过擂台赛,但两次比赛规则都不统一,当初签订合同的时候,公司承诺会制作统一的培训教材。”记者注意到,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在甲方(上海功守道公司)的义务一栏提到:在功守道的业务发展范围内,甲方将给予乙方运营指导与培训支持,甲方提供功守道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培训的相关教程以及教案,并负责教练的培训。
“我多次给李峰、王占海打电话,他们每次都推脱让我等通知。”陈前表示。2020年8月31日,上海功守道公司针对聚英体育公司申请培训相关材料的邮件回复显示,“因目前公司已和北京体育总局武管中心达成协议,相关的培训体制、培训教材由武管中心统一制定,由国家层面审定完专业赛制规则后,官方统一发布。故无法私下给予教材。同日再次回复邮件称,时间尚未明确,这个国家层面的教材认证需要一段时间,需成立专家组进行审定,目前也在和武管中心进一步推动。”“就这样拖了一年半,教材还是拿不到,培训业务始终没法开展,欠了银行贷款也无力偿还,被逼得走投无路了。“陈前说道。只退回100万元,起诉功守道违约由于无力偿还债务,陈前多次找李峰、王占海沟通,提出终止合作。
“他们一开始不同意退款,后来同意退还我100万元,但发给我一个新的合作协议,让我继续开展功守道业务。
因为当时着急还债,无奈只能答应。”陈前说,2020年12月22日,他在上海功守道公司要求下签了两份协议,其中一份是《解约协议》,上海功守道公司按协议退还80万品牌授权费以及20万信誉保证金。另一份为新的《合作协议》,协议注明:“经双方协商,甲方(上海功守道公司)授予乙方(聚英体育公司)举办功守道青少年儿童培训、赛事及功守道城市功夫大会选拔赛的权利,甲方授予乙方一次总决赛承办权,但乙方须向甲方缴纳100万元承办费,前述代理权限截至2022年12月23日。”“过去两年了,功守道的教材还没出来,也没再举办过任何赛事,等于处于停滞状态,所以我根本无法继续展开培训,以及承办所谓的总决赛。
现在才明白过来,自己陷入了一场骗局。”
陈前表示,2022年11月,他向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2020年12月22日签署的《解约协议》,解除《功守道城市培训品牌授权许可及区域代理协议》、退还其品牌授权费用120万元,并支付资金占用损失暂计23.8万元、支付损害赔偿10万元等诉求。 陈前认为,被告(上海功守道公司)作为特许人,应当向被特许人披露真实的信息、诚信宣传经营项目、提供经营指导。被告在根本无法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主要义务(包括提供培训教材、教案、提供运营指导等)的情况下,通过夸大经营收益,欺骗误导原告签订协议,并收取高昂特许费,导致原告遭受重大损失,又利用双方的不平等地位以及原告的危困状态,与原告签订《解约协议》,属于显失公平的情形,“除了我之外,北京一家加盟商也在跟功守道打解约官司,我俩情况差不多。”功守道称“非故意摆烂”,不存在违约情况11月29日,此案在杨浦区法院开庭审理。根据双方庭审笔录显示,对于陈前的诉求,上海功守道公司认为(此前)解约是双方真实意思,不存在显失公平,双方都有按照约定完成任务,聚英体育公司也打乱了上海功守道公司的商业布局。
解约的背景是上海功守道公司体恤聚英体育公司经营困难,而不是对方所称的利用危困期达成对其显失公平的条款。
对于为何没有提供教材的情况,上海功守道公司当庭表示,并非公司主观意愿摆烂,教材没有继续推进是由于疫情原因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推进,迫于市场环境活动也没有效果。公司指派过员工到聚英体育公司做市场调研,因此不属于根本违约情况。上海功守道公司还表示,公司已经履行义务,聚英体育公司也在使用期限内使用了商标,不存在法定解除权。资金占用损失是重复计算,没有合同和法律依据,聚英体育公司损害赔偿缺乏法律依据。从其主张可以看出,这是将风险转嫁给了上海功守道公司。对于聚英体育公司提到的功守道背后有知名企业参股,双方对话和协议有失公平的情况,上海功守道认为,显失公平不应当考虑双方地位而是利益是否失衡,公司应当是成熟的法律主体,应对商业风险有所预见。
12月12日,新黄河记者致电上海功守道公司的座机,但显示已经换成另一家企业,记者又拨通了李峰电话,对方听说来意后直接挂断电话,短信也未予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陈前维权期间,上海功守道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马云、李连杰相继退出。工商登记信息显示,2022年1月,原阿里巴巴副总裁范驰(花名“程咬金”)卸任上海功守道董事一职,李连杰也在同一时间卸任董事长职位,并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法定代表人变更为杨荇农。此外,李连杰和马云合作成立的太极禅文化公司,双方也已双双退出,“太极兄弟”正式拆伙。至此,曾宣扬要把“功守道”打进奥运会的终极目标,也成了一场遥不可及的梦。新黄河记者:郭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