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換身之理:迨至精氣滿足,下田真陽之氣.必自尋道路,延注他方.故起下田,循下鵲橋,入尾閭,透三關,經上田,至明堂,渡上鵲橋,下重摟,抵黃庭,經循督任衝三脈,漸漸分潤全身,灌溉百骸,於是身體之陽氣漸增,陰氣漸滅,近者六七月,遠則九十月,即可陽氣充滿全體,肌肉發生光澤,神清食減,遂至大定。
此時之身體,氣為陽氣,血為陽液,骨內為陽質,風雨不能侵,寒暑不能入,長生之體,於以成矣。丹經所渭過關服食者,正此事也。惟以尚非不壞之體,因其仍為有形,有壞之可能性也。欲求永遠克卻輪迴,當於此第二步完畢,再進第三步工程而後可。
(乙)換身之日;補身已畢,是時一團陽氣,聚滿下田,晝夜溫暖如陽春之日,丹經謂之大藥,是為外丹。有此情況,仍宜照舊?坐靜?,不可略有欣喜成效之念。
11.及至陽氣滿足,丹田不能容納,其如火珠之氣,即而他方尋覓食竅道,上沖則有心臟壓迫,不得伸張,於是下奔陽關,直沖外腎,外腎即有感觸。此時宜緊閉陽關,不使外洩,此十一也。
12.陽關既閉,則衝過下鵲橋,轉奔谷道。此時宜緊閉谷道,免洩其氣,此十二也。
13.因谷道既閉,則衝至尾閩穴外。此時當以意引導之,使其通過尾齲,此十三也。 (尾閩本為陽氣所經之舊道,因陽關一開,精氣外洩,已久不經尾閩穴,故此穴久塞矣)。
14.然有時火候(功)不足(誠意如火,一心意所到,即是火,丹經之火候,即誠意之作用也)。陽氣不充,行至尾閩,力不能通,可不必強其過,仍返誠意於下丹田,照舊?坐靜?,生化其氣,此十四也。
15.待氣機再動,如火珠之勢,又至尾齲,仍以意引導,使其通過,此十五也。
16.一次或數次,必有通過之期,及至通過尾齲,此團熱力,又至夾脊關,仍求通過,此乃第二關,此十六也。
17.能通則過之,否則仍返誠意於下田,照舊?坐靜?,以待氣充,此十七也。
18.再以意引導之,此十八也。
19.既過夾脊,此團熱氣,則又行至玉枕關,此所謂第三關也。此時仍以意引之,使其通過玉枕,而入上田,此十九也。
20.能通則過之,否則,仍返誠意於下田,以待其機,仍照前二關法行之,此二十也。
21.三關既通,再引此團熱氣,經明堂,過上鵲橋,由口之左右谷,直下重樓,抵於黃庭,此二十一也。 (陽氣過穴,即奔鼻孔為通氣之所,陽氣有時由此洩漏,故上鵲橋之左右,下鵲橋之前後,皆為危險之境,注意!注意!)
22.由下丹田、陽關、下鵲橋、谷道、尾齲、夾脊、玉枕、上丹田、明堂,以訌黃庭,為任督兩脈全通.過關服食之功已畢。 (丹經所謂陽氣下重樓、黃庭為服食。)當另改坐功,與前不能同矣。 (至此為行大周天火候之時期矣)?坐靜?之法,以過關服食為主要關鍵,至此大道已得其半,是時只宜一意綿綿,永存不散,此二十二也。
23.不特?坐靜?之時如是,即行走、飲食、睡臥之時,片刻不可馳放誠意。因誠意一散,陽氣即不發。亦如爐鼎煮水,火旺則氣旺,火滅則氣無。以誠意喻火,非妄立之說也。丹經有曰:「水怕乾(水指精氣)火怕寒(火指誠意)」。此二十三也。
過關服食為補身換身交替時期。過關服食之後,即當時時存意,使元陽祖氣,時時發生,由總脈分入支脈,由支脈分入全身,日日灌溉滋補,則身中之陰氣,時時減少,陽氣日漸充盈,待陽氣佈滿全身。肌肉筋骨,皆已變化,自然不食不飢,不飲不渴,漸而厭棄世味,漸而體發異香,漸而不冷不熱,漸而無睡眠,漸而靜中氣停,遂至大定。此為換身功夫完滿。
張三豐內丹三十六訣
第三步:行出神法-以成脫胎之果
二十四、誠意寂照中下二田,以補胎氣之不足。
二十五、已至出神期之現象。
二十六、移神上田,設想由泥丸宮,上升空際。
二十七、如不能出時,仍返照中下田,以待其機。
二十八、陽神一出,隨即收回。以收養育之功。
二十九、再行調神出殼。
三十、日日訓練,存神上田。
三十一、抱道潛默,謹慎涵養。
三十二、陽神出遊,逐步由近而遠。
(甲)出神之理:換身功夫既畢,即能絕食入定,入定之時,明明朗朗只有一團性氣,即內丹也。內丹者,亦即陽神.是所謂「真吾」者也。見此一物,方為見性,方為認識自己。然此陽神,係由祖氣養成。身中祖氣亦長養陽神。亦如婦人之氣血長養嬰兒情形相似。不過嬰兒在女人胎中長成人形,是為順生;陽神在男人身中長成仙體,是為逆化。嬰兒出生,陽神出殼,皆自然之理也。迨至陽神一出,是為第三步功夫已至,正果已得,大事已成(丈六金身)。上不受陰陽造化之作弄,下不受刀兵水火之災危。飛升可至九天之上,瞬息可行萬里之遙,光華與日月並明,壽命與太空同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神通廣大,變化莫測矣。然猶有第四步功夫。不可不於百尺竿頭,再進一步,以求毫無遺憾。
(乙)出神之訣:換身功夫已畢,精氣充滿全體,得至大定時期。
24.大定者,即是虛空一片,呼吸皆停之期也。是當調神出殼,勿久羈於體中,亦即是長養完畢,須要出殼,此實自然之事,故不必顧慮其不出殼,亦不必謀其出殼。蓋陽神不純,無論何法,亦不能使之出於體外,是以出神時期,仍以誠意一點返照中下二田,使陽氣發生,以補胎神之不足,此二十四也。
25.胎神氣足,明明朗朗,如月在中天(但有一毫混濁,即是胎神不全)坐中忽有如雪花形象,紛紛飛舞於目前,即是出神時期至矣,此二十五也。
26.此時即當移神上田,設想自己由泥丸官上升空際,此二十六也。
27.經屢屢設想與意導之,能出則出,如不能出,仍宜近照中下二田,再候其機,此二十七也。
28.機致一到,仍如法以意導引,久之自可出神。陽神已出,是即身外有身,名之曰法身,萬劫不壞之體也。到此地步,方為功成名就,無輪迴之苦,永作無上之真人矣。雖然,出陽神不可就此飛升,仍宜施行養育之功,故陽神一出,隨即收回,此二十八也。
29.收回之後,再行調神出殼,此二十九也。
30.日日如此訓練,久之即得自用;但此時?坐靜?之功,惟存神上田而已,此三十也。
31.陽神出體之後,即有許多神通,萬不可因此欣喜,外露光芒,宜抱道遊然,謹慎涵養,此三十一也。
32.即陽神出殼,起出亦不可遠。先出一二步,即行收回,再出二十步,即行收回,由近而遠,日漸為之,無失迷之患,此三十二也。
如此訓練三年,陽神乃得練達。縱橫行千萬裡,亦無憂無慮矣。此後或隱居名山,行九年面壁之功,或混俗世間,救濟一切,以積功德,以大光前程。
第四步:行還虛之法-以成虛無合真之果
三十三、仍當?坐靜?,無偏無倚。
三十四、漸而專待一片清虛,與太空冥合。
三十五、漸而真與虛無冥合。
三十六、直至無可虛無,方至其極。
(甲)还虚之理:阳神养成,性命即为了当,无生死之患。修炼至此,如停止不前,是未尽其道也。阳神之为物,系人之灵性与祖气所合成者也,虽为气体,较一切后天有形之物,自更精粹;然犹有气性,仅限于祖气界内,不能超入虚无之境,而与原始真空合体。佛法广大无边,老子在三十三天之上,皆喻“道”之极也。吾人修真,当于出神之后,除乳哺三年,尚须九年面壁。务使气性全消,而与太空合体,直至太空即为吾体,吾体即是太空。远在祖气界外,造极“虚无原始”,方为至矣尽矣。不然,是即孙悟空一个筋头,打了十万八千里,仍不出如来佛掌中也。
(乙)还虚之诀:阳神既出体矣,修炼之事已毕。其实不然,凡由?坐静?而至出阳神者,系以法造成,为时太速。其往日之习性,恐难绝灭,即有不坏之身,尚无不迁之性,是了命而未尽性也。故于出神之后,仍当?坐静?。
33.此时之坐法,体态仍旧,惟持阳神一点之灵存于上田,无偏无倚,允执厥中,此三十三也。
34.渐而“中”亦不执,“法”亦无有,专持一片清虚与大空冥合,此三十四也。
35.渐而太空亦无,真与虚无冥合,此三十五也。
36.虚之又虚,无之又无,无无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此三十六也。
是时虚无即是本性,本性合于虚无,灵体精纯,则又在“祖气”之上矣。行道至此,谓之无上之上,立身至此,谓之无前之前,到尽头,真正功圆果而满矣。
也不是啦, 我大致上理解就是, 我译第一步给你们听吧 (有错请指出)
人原本一出生便是充满阳气, 所以一至十六岁的少年大都丹田气满,可惜与妇女交合后, 精气尽泄, 并会开一漏洞, 精气沿此洞一直泄去, 便会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 只要按著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修炼便可以修补此洞,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此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
其实行房事也只是人之常情, 但是修炼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便一定要注重精气,不使其外泄, 所以修行期间要禁绝房事
练功的第一步:
1.首先坐静, 其需固定姿势, 意守丹田(即小腹)
2.遏止杂念
3.内视丹田
4.不可过于着意丹田, 只要丹田时有知觉便可
5.坚持去做, 要布耐性, 不可一曝十寒
6.初学时, 呼吸自然不匀, 不可强行调节呼吸,使呼吸不自然, 只要经常意守丹田, 呼吸自能渐深渐匀
7.初习?坐静?,凡以上之要道,往往一时不能做到,不妨慢慢来,有时杂念忽起,便要马上收诚意于下丹田,杂念自灭。
8.有时忽见人物花草诸幻像,也要便要马上收诚意于下丹田,幻像自灭
初学?坐静?,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坐静?日久.以一小时至两小时为宜。若不觉得辛苦,再延长时间,亦无不可。功纯则效速,功少则效缓,自择可也。惟因身体有强弱之不同,行法有得当与否,所以成效有迟有速也。?坐静?一月之久,即觉心气平静,呼吸自和,渐而下丹田微觉震动,渐而胸中热液下降下丹田,渐而下田温暖,渐而震动,传及全身,达于四肢,渐而督脉血液,由背后起,过玉枕、上田、明堂、鹊桥、重楼,达于黄庭。
照中下二田,意即要同时意守中丹田,下丹田,既要着意,又不可过分着意,此乃修炼张三丰内胆三十六决之精要!
不用知道准确位置的
专心感应就会感应到的
知道下丹田在肚脐下方
于是就“内视”那里
过一会就感觉到了 虽然不清晰
第一步:居然是筑基、补漏返童身。
第二步:小周天搬运法。行功之期亦如怀胎之期。功行圆满转入大周天。
实在是体会不到意受下田,可以把右手轻覆在下田小腹,再把左手覆在右手上(可不可以互换,我不知道),意受手下的一片,如果手酸的话可以躺着做```初学的人可以试试
545.在百日筑基阶段,精生和产药的特征描述非常相似,都是外肾勃起,丹田温暖如春等。 请问我们修炼者遇到以上情况如何判断是产药还是精生了? 什么时候应该采药呢?
------------------------------------------------
1、精生是肉体的变化,产药不在肉体,而在准物质体。经络都在准物质体不在肉体。肉体变化和准物质体变化是根本差别。
2、参考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的第11-13诀。精生只有第11诀现象,产药才有第12-13诀现象。
绛宫穴 位置:心下一寸二分
为了使广大仙学爱好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侠门小周天的运炼过程,特将本人的修炼体验和感受介绍如下,供实修者参考验证。
从筑基功人手,正式修炼后的第四天,我的腹丹田左侧开始发热。随后,热度由点到片,由弱渐强,充盈整个小腹部。同时尾底骨(尾闾穴)处似有一根气棍顶着,有些难受;而且总是有大便需要排泄的感觉,有时还伴有似肚子着凉的微痛感,矢气、肠鸣现象随之增加。
气顶尾闾穴约四天,真气冲过此关,停留在命门穴处。命门穴一带热流窜动翻滚的感觉很强烈,两肾俞穴处也有酸胀感。而尾闾穴处则轻松自如,时常有微气流通过的感觉。
真气在命门处停留的时间约十五天左右,然后似一股热流般通过命门,在夹脊(大椎穴及以下部位)成片云集。脊背部有较强烈的胀痛感或热麻感,时常有细流缓缓注入玉枕穴的感觉。
真气在夹脊关逐渐减少,云集在玉枕关下。此时玉枕附近的后脖颈强硬,回头视看很不自然;小脑一带发胀沉重,头部时常略带疼痛,两眼也有上火现象。打坐修炼时,额头的左前方出现一颗很亮的星星。
真气在玉枕关停留下约十天左右,通关时,真气并没有在百会穴处停留(很多弟子均在百会处停留约半月之久),而是直泻于天目穴(上丹田)附近。通关之际头部猛然胀大,并出现一瞬间的昏迷和强烈的耳鸣。随后头部百会穴处似有清凉的山泉一样,缓缓向前流淌,透彻脑髓、清爽异常。后脖颈和小脑一带的发胀、头痛、两眼上火等现象全部消失。晚上打坐时,眼前出现了无数繁星,这些繁星慢慢地膨胀扩大,最后均转化为明暗不同的层层光云,非常壮观。
气聚上丹田的时间最长,大约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此段是任脉与督脉的结合部位,口齿、唇又在此形成了一道空间隔碍;所以侠门称此段为“阴阳关”,并有“过了阴阳关,方人阴阳界”的说法。
由于真气在此段不停地注入和充实,上丹田附近的真气越聚越多;不仅充盈于整个脑海,就连眼眶内、鼻咽内、双耳内、上下颚的牙床内也被真气所充满。此阶段似有一顶气帽子扣压在头顶上,整天昏昏沉沉,如同得了感冒症。天目穴处时常跳动,上牙床也时感微痛,同时还伴随有鼻塞、两眼困乏,上火,视物模糊不清等现象。
继续练功共约九十多天(视修炼者真气能量的强弱而定),一股清凉的气流,似游丝一般地直泻腹丹田。此时顿觉清心气爽,舒适异常;腹丹田和胸腔内温暖如春,头部的气帽子消失,顿感清醒敏慧。收功睁眼时,两眼如雨后视物,清晰明彻。致此,小周天的修炼初步完成。以后只要稍加入静,便可体验到真气在督任二脉上的自然运行。
自古以来,道家的传统内炼理论认为,童子之身的男女因先天未破,可以直接进入性功的修炼。但练功实践告诉我们,这一观点并不正确(佛家的有关理论另述),给后世学子造成了很大的误区。
小周天雖然屬於命功的初級階段,但其首要目的是透過「煉精化氣」的修練過程,將先天元精轉化為真氣;在真元能量強盛的基礎上,實現小周天的自然旋轉,從而在腹丹田區域內形成人體真元能量的核心。如果我們捨棄掉這一修練過程,人體內的先天生命潛能就無以開發,不僅失去了氣化光化,提煉淨化元神,進行生命再造的原始能量和原始動力,也失去了人與宇宙萬物相溝通的訊息載體,對此我們應有明確的認識。
「積氣沖關」因其真元能量的強大,功成之後層次較高。破損之體很快即可康復,人體的氣感效應也較強烈。實修者若是初學乍練,因缺乏經驗,又不明其機理,如之心存疑慮(心魔),也往往容易造成走偏現
象。所以,在命功的整個修煉階段,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或者反覆閱讀教材和相關資料,加深對功法內涵的理解,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大周天
在我國現代氣功界,對大周天的認識不盡相同。有些門派認為,在三條經脈上進行導引練功,就可以稱之為大周天功。還有一些門派認為,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全部貫通之後,才算是真正的大周天功。傳統內丹術的認識則不同,一般均將小周天完成後的入定功夫,稱為大周天功。
內丹術通過小周天的採煉外藥,搬運河車之後,在下丹田內形成內藥(亦稱大藥),這標誌著“煉精化氣”的第一階段工程已經完成,進入了「煉氣化神」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大周天的修練過程。具體的修練方法是:不再搬運真氣沿督任二脈運轉,只是將兩目神光綿密寂照於中丹田和下丹田之間,不固定於一處,任其自然而然,活脫無礙。不計時刻,不可執著,使真意無知無覺,全歸於大定。並以此定力,來培育元神的成長與壯大。
那麼,俠門對大周天的修練機制又是如何認識的呢?
俠門認為:在「積氣沖關」完成小周天的貫通之後,由於參修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和天賦有所不同,表現在功能層次上也就存在著很大差異。一般來講,小周天貫通之後,各種常見性的疾病均能得到治愈,陳舊能得到有效的根除,特別是對已近晚年的修煉者來說,生理老化的機能還沒有得到扭轉。因此,此時不宜馬上進入高層次的修練,應以靜修內養為主。而這靜修內養的具體功法,即是俠門獨具特色的大周天功,亦稱「內養功」。
「內養功」的修持方法很簡單,要求修煉者面南背北盤膝而坐(散盤、單盤、雙盤均可),兩手結定印,排除雜念,將兩目神光和意念均照於腹丹田,讓真氣自行旋轉小周天。 (如圖1)
(續上)
從傳統經絡學的角度來講,督任二脈是真氣運行的主渠道,而且為陰陽十二經之海。督脈為脊背經路的主要幹線,它在頭後下方的大椎穴與手和足的全部陽經相交後,在風府穴,啞門穴又與陽維脈交會;帶脈因其出於第二腰椎,也與督脈關係密切。任脈則為腹面經絡的主要幹線,它在中極穴、關元穴與足的三條陰經交會,又在天突穴、廉泉穴與陰沉脈交會,在陰交穴與沖脈交會;又因足三陰經上接手三陰經,最終與所有的陰經相交。 「奇經八脈」除督任二脈有自己的腧穴之外,其餘六條奇脈均無自己的腧穴,其循行脈路都是在其它經脈的腧穴上連貫起來的。所以,當我們在完成「積氣沖關」貫通小周天之後,即可藉助真氣循環運轉的自律力,將靜定功態下升發的元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督任二脈中去;在小周天運行的動力作用下,逐漸融通上述的各個穴位,最終貫通全身的十二經脈和其餘的六條奇脈,滲透到各條經脈所屬的絡脈和孫脈中去。從而達到疏通肌膚、活躍氣血、滋潤氣化臟腑的最佳功效。
我大約用了一年的時間,才貫通了大周天。在大周天貫通之前,首先感覺到腹丹田的呼吸與口鼻的呼吸連成一線,隨後左半身出現熱乎乎,麻酥酥,如同佈滿了蜘蛛網似的感覺,腹丹田火熱(如圖2) 。這種功態持續了三天之後,右半身也像左半身那樣,全身進入了麻酥酥、軟綿綿。如同佈滿蜘蛛網般,溫暖如春的大周天境,界。此時,呼吸綿緩幽延,神誌如醉如痴;但仍能感受到真氣在督任二脈的循環運作。如此練功日久,即能以功代眠,進入無為定界的上乘階段。
大周天的功效,不僅可以根除各種疾病隱患,修補後天的破損之體,亦可排泄宿便,減緩體內細胞增殖分裂機能的衰退,增強免疫力。還能使老年人白髮轉黑,面唇紅潤,舉指穩健矯正、性情溫柔隨和,思維敏慧。此境界的修為雖然不能進行生命的再造,但在推遲衰老、健康長壽的功能方面,確是無可置疑的。也是每位仙道愛好者,透過自身的努力,普遍能夠達到的。
在現代的氣功界,流傳著許多意念通週天、針法通週天和藥物通週天等小周天功法。這些功法與俠門「積氣沖關」貫通小周天有什麼不同?其實質是什麼?這是廣大參修者普遍關注並感到困惑的問題。
小周天功法在傳統的仙道修持理論中,屬於「煉精化氣」的命功修持階段,並以真氣貫通督任二脈為其特徵,是每個仙道修持者必備的功力基礎。
從內丹學術的角度來講,當修煉者進入虛無靜定的功態境界之際,下丹田(實際是命位部位)的元精就會發動,產生外藥(即元陽升發,亦即活子時)。此時須掌握好元陽生髮的程度(火候),透過呼吸和意念的作用,導引元陽經尾閩、夾脊、玉枕三關逆督脈而上人腦(採藥);再經上丹田、鵲橋(舌),中丹田,沿任脈而人下丹田,完成一個循環過程(煉藥),這便是內丹學煉精化氣的小周天功夫。
而俠門在小周天的修煉中,不是像內丹學那樣刻意地去追求虛無狀態下的元陽升發,而是透過一套系統的練功程序,激發靜伏於命門處(即會陰稍上部位)的先天元精(性激素)產生熱能(元陽),並使其在下田部位逐漸集聚強盛。熱能屬陽,其性上騰,故無需刻意的意念導引,自會逆督脈而上,順任脈而下,形成小周天的自然循環運轉。
從傳統的經絡學說來看,任脈、沖脈和督脈本一源三支,皆起於胞中即會陰稍上部位。任脈屬陰,命門處所產生的熱能因受任脈陰質所阻,不可能從任脈上升。督脈雖然屬陽,但脈道曲折狹窄,又要經過尾閩、夾脊、玉枕三關;因此,在不具備足夠的熱能(亦稱真氣能量)之前,只能升騰流竄於稍上部位的腹丹田之中,然後再沖騰於沖脈。此階段的修練經驗是:腹丹田逐漸發熱,隨後熱流上沖喉部,時有熱氣從口鼻呼出,並有胸部充實中氣強盛之感。
但衝脈在進人體上部之後便分散消失,而腹丹田和沖脈的容量必定有限;故此,隨著實修者的持久修煉,真元能量的日亦強盛,不得不從督脈衝騰,連闖三關,在舌下與任脈溝通。
任脈屬陰,其性下沉;又由於唇齒之間的空間隔離是透過「鵲橋」來溝通的,故此,真氣運行到此需要較長時間的積聚和氣化過程。最後真氣與陰質氣化相融,下沉於腹丹田內,合抱凝聚,形成內丹雛形;從而完成「積氣沖關」,貫通督任二脈的小周天全程。
由此可見,俠門小周天的修煉原理,是依據人體任、沖、督三脈的生理特性,經脈循行規律和結構,以及陽升陰降的易學原理,自然而然地完成的。當我們明白了這些內練機理的內涵之後,就不難理解意念小周天,針法小周天和藥物小周天的實質。這些小周天功法代表著不同的流派風格和特點,並非虛假。但意念小周天不是以真氣能量的強盛為基礎,而是靠人為的意念導引來進行督任二脈的空轉,實在是利少弊多。針法小周天則是依靠傳統醫學的技術手段,雖然能對氣血的活躍和經脈的暢通,起到很大的刺激和調節作用;但難以代替人體內部先天真元能量的運煉機制和氣化功能。藥物小周天雖然是我國清修丹法的主要修煉形式,但因其深受老莊玄學的影響和束縛,對修煉的綜合素質要求極高,一般學者難以獲得成就,故不宜推廣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