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太極拳的傳流史上,陳清平可謂承先啟後的重要人物。可是,關於陳清平的師承,在河南溫縣卻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是趙堡太極拳傳人的說法:陳清平是張彥的傳人,是趙堡太極拳第七代名師。
近年來,筆者又到溫縣趙堡走訪時,參觀了趙堡太極拳歷代宗師紀念館,紀念館的宣傳資料,關於陳清平的師承和傳拳事蹟,是這樣寫的:「趙堡太極拳第七代宗師陳清平,其父定居趙堡鎮,其出生於趙堡,拜張彥學太極拳,善教學,其人多有成就,傳河北廣平府武禹襄,發展為武、孫式太極拳。
紀念館中,歷代宗師均塑有彩色泥像,個個栩栩如生,他們是趙堡太極拳祖師蔣發、第二代宗師邢喜懷,第三代宗師張楚臣,第四代宗師王柏青、陳敬柏,第五代宗師張宗禹,第六代宗師張彥,第七代宗師張應昌、陳清平等。這說明了,在陳清平以前,趙堡太極拳代不乏人,陳清平僅為趙堡太極拳第七代傳人。
第二種是陳家溝人的說法:陳清平師承於陳家溝人陳有本。
陳鑫(1849~1929)是陳家溝人中有名望,有文化的人,為恐“失我家傳”,歷二十八年(1900-1928)撰寫了《太極拳圖畫講義》。
1929年陳鑫去世後,其後人於1930、1931年間補寫了《陳氏家乘》一文,並將《太極拳圖畫講義》改名為《太極拳譜》。 1933年此書出版前夕定名為《陳氏太極拳圖說》。 《陳氏家乘》附錄在該書後面。
《陳氏家乘》中有「有本門人陳清平」句語。有了這個“依據”,1964年出版的唐豪和顧留馨合著《太極拳研究》12頁中說“有本的學生、族侄清萍”(清平)。 1982年出版的顧留馨著《太極拳術》359頁沿用此說。 1997年7月出版的《陳氏太極拳志》卷一第32頁,對此補充為,“陳清平(1795—1868)……幼承陳有本習太極拳……青年時已成名手” 。 1997年9月出版的《中國武術史》318、319頁有雲「據武術史家唐豪等(按:指顧留馨-筆者註)考證……青萍(清平)師承於其族叔。 」
唐豪、顧留馨的說法,是沿襲《陳氏家乘》。 《陳氏太極拳志》的說法,是沿襲《陳氏家乘》並加以補充。 《中國武術史》,是依據唐豪、顧留馨的「考證」。數十年來,竟有如此多的陳氏族人和代言人、武術史學家進行“考證”,皆說陳清平師承於陳有本。此說法在中國武壇流傳已久,影響頗深,似乎已成為「定論」。
本文根據陳鑫生前所寫的相關原文記述,並對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旨在徹底否定他們加在陳清平頭上的不實之詞,還歷史本來面目。
眾所周知,陳清平是近代中國太極拳史上頗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著有《太極拳論解》、《太極拳練架子六要》、《太極拳總論(附歌)》、《六首歌決》、《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續篇》等諸多太極拳理論著作(詳見戚建海先生著《太極拳技擊和煉金術之奧秘》)。說明陳清平是一位文武皆備的太極拳名家。如果按《陳氏太極拳志》所言,陳清平在幼時開始學拳,因他是趙堡人,那他幼時就應在趙堡一邊讀書一邊向趙堡太極名師張彥學拳才符合情理。試想,一個幼童,讀書之餘,為何硬要捨近求遠到離趙堡鎮8華裡的陳家溝去學拳呢?因此,筆者認為,「陳清平幼承陳有本習太極拳」之說,難以成立。
《太極拳圖講義》中,陳鑫於「大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歲次戊申冬十一月上驕」的《序》中有如下記述:「我曾祖公兆…乃以是藝傳我祖有恆、叔祖有本。我先大人命我先兄(垚、焱)習武,命愚學文。一班(斑),雖未通法華三昧,而妙理循環,自覺有趣
。本傳「是藝」與陳清平。而且是在陳鑫「少小侍側,耳聞目見,熏蒸日久」的基礎上說這番話的。由此可知,陳鑫的父親和叔父都未給陳鑫說過,其叔祖有本傳拳與陳清平。這是其一。
其二,陳鑫在《序》中說,其叔祖“有本三十六歲始業拳,至晚年學業湛深,技藝精粹”,根據這句話的中的“學業”二字分析,這裡的「業拳」指的應是學拳。也就是說,陳有本三十六歲才開始學拳,到了晚年,功夫才達到精湛的程度。
據《陳氏太極拳志》卷一32頁雲:「陳有恆……壯年溺於洞庭。」並說陳有本在「兄亡後,閉門練拳,於太極拳更加精研。悟得真傳,尤得驪珠,他不受其限,多有創新,藝精入神,自成一脈。練拳。在不受外界幹擾的情況下,對太極拳精心研究,悟得真傳,不受原來套路限制,大膽進行創新,從而「自成一脈」。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沒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是不可能「自成一脈」的。故筆者認為,這段時間,陳有本沒有在外以教拳為職業的精力。他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練拳和「創拳」上。
其三、陳有本三十六歲始學拳,那麼他始學拳在哪一年呢?
根據《陳氏太極拳志》卷一32頁記載,陳有本生於「1780」年,由此後推35年,得知陳有本始學拳的時間是在1815年。
從前面《陳氏太極拳志》卷一32頁所介紹的陳清平情況得知:陳清平生於「1795」年,幼時已習太極拳,青年時已成名手。那麼,這個「青年時」指的何時? 《陳氏太極拳志》卷二313頁有說明:「十九歲」。由1795年後推18年,我們得知,陳清平「已成名手」在1813年。
陳清平於1813年“已成名手”,陳有本於1815年才開始學拳。也就是說,陳清平已成名手兩年,即清平21歲時,陳有本才開始學拳,陳清平怎會是「有本門人」呢?
綜上所述,《陳氏家乘》、《太極拳研究》、《太極拳術》、《陳氏太極拳志》、《中國武術史》中所記有關陳清平師承陳家溝人陳有本一事,均不符合史實。
那麼,他們為什麼要千方百計給陳清平虛構師承呢?原因其實很簡單,若不給陳清平虛構師承,怎能把蔣發承傳的歷時400餘年的趙堡太極拳,納入陳家溝陳氏太極拳而成為其支流呢?
以上所言,誰是誰非,敬請廣大武術愛好者,有識之士發表自己的看法。